第322章 周执羔自请外放_诈宋
耳东小说网 > 诈宋 > 第322章 周执羔自请外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2章 周执羔自请外放

  八月二十九,也就是第四期学报,发售量创造历史最高点八千份九月初二,学报发售量骤降到三千份九月初五,跌破纪录,只有一千份九月初八,创历史最低点五百份,九月十一,再创历史新低,一百多份。

  九月二十三日,学报销量势头再次提升起来,日售六百多份,并从此以后维持在七百份以下的销量。

  学报的销量在达到历史最低点后,猛然又回升到六百多份,其间是有原因的。

  学报销售量为了不教手下马仔,办报的礼部尚书周执羔脸面太过难看,秦桧命朝廷所有衙门包括太学、府学、县学都要订阅学报。

  经过这么一番蚤操作后,学报的销售量稳定在七百份以下这个水平。

  ……

  报务院的事情,安维轩冷眼旁观,自是不放在心上。

  不过这段时日安维轩也未闲着,除了忙碌知识产权司的相干事宜外,按安维轩的吩咐,柱三在城东花四千多贯买了处四进院的大宅子。

  哔剥做响的爆竹声中,盖在匾额上的结有红花的红绸布被揭了下来,匾额上“平江会馆”四个黑底金字很是显眼,又教人很是不解。

  平江二字所有人都清楚,不就是改名平江的苏州府么,这“会馆”二字又作何解释。

  在所有人目光的注视下,安维轩与一众平江同乡侃侃而谈,也教许多人明白会馆的含义。

  所谓的“会馆”就是供居于临安的同乡,无论是赶考的举子还是行商的商贾,或是以手艺为生的匠人,只要来到临安,这平江会馆便是临时居住之所,若有困难者,会馆里的同乡还会接济一二。

  同乡会馆,怕是华夏最早的非赢利公益事业,就这样在绍兴二十年的九月初,在临安城正立成立了,并且在此后迅速发展起来。

  有鉴于平江会馆的成立,在临安城的各路各州府,但凡有些家资的人物纷纷解囊,在临安府城内凑钱买下宅院,效仿平江会馆设立本路本府的会馆。

  一时间,临安成的房价再一次被带动了起来。

  然而,最为会馆的先行者,安维轩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。

  十月初二,礼部报务院,礼部尚书周执羔与报务院丞等相关官员各自坐定沉默不语。而在他几人身前的地面上,是今日发售出去的报纸。

  为何眼前是今日发售出去的报纸?

  这是有说头的,话说得了秦太师的命令,朝廷各部衙门包括太学、府学、县学都要订阅学报,朝廷各部衙门是吃官饭的,拿着公帑订阅劳什子学报,反正不花自己的钱,自是没人在乎。

  然太学、府学、县学便不同了,学官们可以用公帑订报,学生们哪来的闲钱订报,并且在生员们眼中看来,学报内容的可读性实在是太低,而且府学县学的生员们不似太学生待遇那么好,出于逆反心理,书呆子又发作了,与那送报工在言语间起了冲突,生生将那送报工臭揍一顿,身上的报纸便没派出去。

  之后,也便有了眼前的这一幕。

  就算是被秦桧下令,府衙必须订阅学报,每期销量不到七百份,五文钱一份,一期收入不过三贯半,一年一百二十期,不过四百二十贯,如何有维持开销。

  若没这不到七百份强制销量,与剔光头的零蛋没什么区别。

  而且,眼下按着秦太师的命令强行摊派,学生们不吃这一套,己经使了书生气,这太学开了头,之后其他学生怕也是要起刺乍毛的。

  想朝廷大张旗鼓办理报纸,一个尚书,加上一个五品部堂主办,外加若干七、八、九品官从办,除此外还一干吏员,并动用数十工匠人力,就为印制这硬性派发的报纸,简直是教人笑掉大牙。

  办报的方向错了么?为何一开始销量节节攀升,没过几期便一蹶不振?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,是周执羔挥之不去的疑问。

  ……

  “本官三年侍郎任满,用不了怕是要另赴新职,驸马还是一丝动静也没有么?”

  就在周执羔对着报纸发呆的时候,晃谦之一脸不满的望着安维轩。

  见安维轩不语,晃谦之摇头说道:“此次本官若是外放,正所谓人走茶凉,驸马托本官办的事,怕是办不成了。”

  未待安维轩作声,晃侍郎的公房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
  “谁?”晃谦之问道。

  只听门外人说道:“侍郎大人,快去看看罢,那往太学送报的报工也被太学的学生们打了,不过伤受的比较重,被人抬回报务院了……”云南

  “侍郎大人,机会来了!”听得外面禀报,安维轩笑了起来,又说道:“此次若能事成的话,侍郎大人会不会再卖安某一个颜面,在那周青的后面再加个人?”听安维轩言,晃谦之挑眉道:“一个周青己经是老夫的极限,驸马怎又要加上个人?”

  安维轩笑道:“为了打通关节,下官是不会吝惜钱财的。”

  “你身为驸马,培植党羽,这可是本朝的大忌讳,你又要干什么?”无视安维轩加起的筹码,晃谦之很是机警的问道。

  “侍郎大人多想了,本朝强干弱枝,侍郎大人又不是不知道。”安维轩说道,又言:“有言道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有鉴于此,安某不能不为将来着想,寻几个在朝中为安某发声辩护的人,也免的安某日后若是落难,孤立无援落得的凄凉下场。”

  晃谦之觉得安维轩说的有些道理,却又摇头:“你这人不甘寂寞不甘平庸,素来喜欢搞些事情,所以晃某并不大相信于你。”

  “安某只是喜欢多考虑往后的事情,正如提醒侍郎大人也要多为自己以后的事情多加考虑才是。”安维轩为自己辩解道。

  想了想,晃谦之觉得不能拒绝,只得说道:“只此一次,下不违例。”

  “侍郎大人不会为今日事后悔的。”安维轩笑道。

  ……

  事情不大不小,分别往太学、府学、县学送报的报工,被学生们打了,打得也不重,报工受的伤也不重,要说重就重在恶劣的影响上。

  读书人素来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,但读书人动手了,打得还是礼部的送报工,事情便有些复杂了。

  太学、府学、县学的学生们是弱势群体么?算是但相对于被打的送报工,又不算是。

  送报工算是弱势群体么?算是!但隶属于礼部的送报工还算是弱势群体么?这便是值的商榷的事情了。

  总之,太学、府学、县学的学生们,分别在同一天打了隶属于礼部的送报工,事情便显得不寻常了。

  送报工挨打,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学生们将对强制购买学报的愤怒与怨恨,嫁接并发泄在送报工的身上。

  至此,学报的名声臭不可闻。

  纸里包不住火,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
  便是没有御史参劾,事情也会传到赵构的耳中。做为礼部尚书,学报的主办者,周执羔自是难辞其咎,自请外放为官以平息赵构的不满,还有汹汹的舆情。

  礼部尚郎周执羔自请外放为官,整件事情看似寻常,但有人又都觉得似乎又不寻常,至于如何个不寻常,一时间又教人觉得寻不出个根据。

  礼部尚书自请外放,礼部侍郎任满,一次调离两个大员实属罕见,便是有人去接任礼部尚书、侍郎的职务,但想想礼部还有安维轩这么个令人头痛的角色,免不得教人心底敲起了退堂鼓。

  话说周执羔自请去职的背后,若说没有安维轩暗中使力或是煽阴风点鬼火,是没有人会相信的。

  而且去礼部任职,还要面临周执羔扔下办报的烂摊子,他周执羔便是因这烂摊子去职的,会有人想做这第二么?

  学报不得不办下去,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也不能空着,最后赵构拍板决定,原礼部侍郎晃谦之从三品官职不变,权知礼部尚书一职,至于礼部侍郎日后另选官员充任。

  “学报被那周执羔办成这副模样,便是这尚书与我争来了,晃某也要面对这堆烂摊子。”

  新官上任的晃谦之面上没有丝毫新官上任应有的喜悦,不住的向着安维轩埋怨道。

  安维轩回答的不留情面:“摊子若是不烂,怕是轮不到大人您来做这个尚书。”

  “本官为你的要求负责到底,你也要为本官负责!”

  晃谦之谈起了条件,言外之意就是要安维轩帮他渡过眼前难关,毕竟会试、春闱还早着,一切皆存在变数。

  ……

  在众说纷云中,晃谦之上这个新任礼部尚书上任了,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暂时停刊,整顿改版完毕之后再行复刊,另外,原本隶属于教坊的一众官员,依旧维持教坊编制,只是手底下没有了负责管制的优伶乐伎。

  教坊己经被蠲罢了,为何还要维持这个编制,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。

  晃谦之回复的很是简单明了,而且更有说服力,冬至、正旦、天申节三大朝会每年都会如期举行,免不了有歌舞助兴,维持教坊这个编制就是为了准备相干的庆典活动而准备。

  这些都是小事,但报务院的工作班子被发还原籍,就意味着报务院现下编制人员空虚,难不成他晃谦之要从他处召人充填,他就不怕被参个浪费人员编制、浪费公帑么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erdong.cc。耳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erdon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